針對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中國建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俊認為,綠色建筑是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綠色建筑從快速發展到轉型升級,已經形成了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未來應融合健康、低碳、智慧的技術措施以實現更高質量發展。因此,如何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的手段提升行業生產效率,是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問題。
那么落實到實際,智能綠色建筑又應該是什么樣呢?“比如,一個設備只要裝上傳感器,馬上就能節省能耗嗎?”在主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拋出問題。
“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丁烈云進一步解釋,“智能綠色建筑的‘綠色’其實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舉個例子:一家醫院把電器都裝上智能開關,可以感知到用電量的情況,有了這些大數據以后,就能夠分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某個時間段用電量大,從而有針對性地優化人的行為。因為各種各樣的綠色技術都是其次,如果人的行為如果不‘綠色’的話,綠色建筑就很難達到‘綠色’的要求。”
丁烈云同時表示,我們口中的節能,也不應該是為了節能而節能。節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的需要,了解建筑環境對人到底有什么樣的影響。“比如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數據分析,來研究不同年齡的人對光照度的需求,從而得出結論:年齡越大對于光照要求越高。于是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進行能源管理。”
讀懂了綠色建筑的“奧義”,才能更好地指導建筑領域實現碳達峰目標。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徐偉在演講中表示,經過測算分析,若不采取任何措施,建筑領域碳達峰應該是2038年前后。“我國政府承諾將于2030年左右實現碳排放‘達峰’,因此我們要采取什么手段才能使‘達峰’時間提前呢?應該從國土規劃和空間利用、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既有建筑改造、可再生能源開發、農村低碳發展等方面入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