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我國城鎮化進程及全球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同時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先進技術支撐。2019年11月,中建科技未來城市人居環境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在深圳掛牌成立,研究院以中建科技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未來人居中心[TSIGS-CFHH]”為依托平臺,由清華大學江億院士牽頭,以創新、協調、綠色、共享、開放的發展理念為指導,全面深入地研究未來城市建設能源、智慧、健康這至關重要的三項技術,并實現技術體系的互通互動。
據悉,研究院成立以來,在服務公司“REMPC”五位一體的工程總承包發展模式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服務升級,著力拓展決策支持、健康建筑、海綿城市、綠色施工支持、綠色推廣等各項業務,逐步建立了覆蓋決策咨詢、設計優化、施工支持、認證評估、綠色運營全過程的綠色建筑/健康建筑技術服務體系,備受矚目。
主編《深圳市公共住房健康建筑建設標準》,提升健康建筑領域話語權。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保障署與中建科技未來城市人居研究院聯合主編的深圳市《公共住房健康建筑建設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預計于2022年完成編制,發布后將有效促進深圳市公共住房健康建設,提升公共住房品質。
參編《深圳市建筑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范》,進一步夯實建筑節能技術水平。《深圳市建筑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范》(SZJG31-2010),施行至今已超過9年,原有規范部分條文已不適應當前情況,需要修改并補充新的內容。研究院主動承擔部分章節的修訂任務,并在借鑒新國標等標準規范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突破,高質量完成修編工作。
研究編制《深圳市福田區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從規劃源頭植入綠色生態理念和要求。
今年8月,受深圳福田區住房和建設局委托,研究院和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啟動了《深圳福田區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研究編制。該《規劃》研究從區域基底診斷出發,輔以指標體系、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海綿城區、物理環境、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綠色交通、區域能源、智慧城區等專項方案研究作為技術支撐,最終形成定位高、更客觀、可操作的綠色生態發展規劃。
綠色建筑/健康建筑技術服務更加精準化屢獲佳績。今年以來,研究院綠建組共為深圳坪山創新型裝配式產業用房(新國標二星+深圳銀級)、深圳坪山生物醫藥產業加速器園區項目(一標段)(深圳銀級)、深圳市第18、20高級中學(新國標二星)、深圳坂田街道揚美實驗學校(新國標二星+深圳銀級)、深圳大學師范學院附屬坂田學校(新國標二星+深圳銀級)等10多個項目提供了綠色建筑技術服務。技術服務涵蓋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健康建筑及海綿城市等方面,全過程配合EPC項目的投標、設計、施工、驗收等工作。其中,長圳公共住房及附屬工程項目獲得了綠色建筑二星級設計標識;深圳市建筑工程質量監督和檢測實驗業務樓項目獲得既有建筑綠色改造三星級設計標識證書。
海綿城市技術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助力工程項目榮獲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優秀規劃設計獎。研究院綠建組還先后為10多個EPC項目提供海綿城市技術服務。其中,深圳坪山區竹坑學校項目榮獲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優秀規劃設計類二等獎,成為深圳市2020年度海綿城市設計類獎項唯一獲獎的學校類項目。
該項目靈活運用低影響開發技術進行校園景觀設計,融入屋頂綠化、垂直綠化、雨水花園、下沉綠地、透水鋪裝、線性排水溝、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共七大海綿設施組成LID系統,達到徑流控制、熱島緩解、固體懸浮物控制、層級凈化和雨水回用的效果,同時結合景觀設計,通過多種不同海綿場景,打造宜人的可持續綠色校園。
據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研究院將立足深圳市坪山區,以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目標,為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低碳可持續發展提供新穎先進的技術支撐,為全球城鎮化進程提供具有中國特色的規劃、設計、運營方面先進的創新模式,引領未來城市人居環境創新產業的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