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過程中,利用環保材料、突出廢棄物再利用;投入使用后,冬暖夏涼、隔音效果佳,而且整個生命周期都突出節能低耗……綠色建筑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
據了解,截至2018年5月,貴安新區已有41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其中,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綠色產業園項目C廠房、貴安新區職業學院501協同創新中心、貴安職業學院502推廣交流中心3個項目獲三星級評價標識;貴州財經大學新校區、貴安綜合保稅區(電子信息產業園)開發中心等36個項目獲二星級評價標識;貴安實驗中學提升改造項目宿舍樓、食堂和群升大智匯綜合體智慧社區B區獲一星級評價標識。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綠色建筑,了解一下它們與傳統建筑的不同。
綠色建筑符合“三化”發展理念
2013年,省發改委下發《貴州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提出綠色建筑的重點任務為切實抓好新建建筑節能、大力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加強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城鎮建筑用水及再生水(中用)利用、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研發推廣等。
2015年,貴安新區管委會印發的《貴安新區直管區綠色建筑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要求,新區新建改擴建學校、醫院、科技館、保障性住房(含園區和企業自建)、車站等建筑,必須按照綠色建筑的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
其中,政府投資新建改擴建的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須達到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準,還要同步按照國家、省有關要求逐步提高綠色建筑在新區建筑中的比重。
2018年初,為適應新的形勢和發展要求,貴安新區規劃建設管理局起草并由新區管委會出臺《貴安新區關于加快發展成品住房的實施意見》,并組織專家對《貴安新區直管區綠色建筑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了相關的修訂。
“綠色建筑比較特殊,它是一個全生命周期都需要嚴格監督管理的建筑,包括設計的本身和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碳排放量,都需要進行監管。因此,項目要參加綠色建筑評估,評估達標后,才能獲得標識。而且,項目要在投入使用1年后才能申請評估。”新區規建局局長郭波美表示,綠色建筑雖然很宜居,但對前期規劃、中期建設,后期監管,都有很高的要求。“綠色建筑在設計時,要考慮節能、節水、節電等節能因素。建設時,更要考慮如何節省材料,并要充分利用廢舊材料,做到再次利用。”
郭波美表示,綠色建筑符合新區“高端化、綠色化、集約化”發展理念,因此,新區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的建設及應用,目前已經初見成效。富士康(貴州)第四代綠色產業園項目C廠房、貴安職業學院501協調創新中心、貴安職業學院502推廣交流中心外墻等項目,就是典型的綠色建筑。
據介紹,預計到2018年底,貴安新區綠色建筑面積將達到400萬平方米,到2020年,城鎮新建綠色建筑比例將達60%。
改善環境 舒心居住
“你們看,外面那么大的太陽,房間里卻這么涼爽。我們并沒有依靠空調來降溫,而是通過燃氣鍋爐改變室內溫度。”在貴安職業學院501協調創新中心,中鐵貴州工程有限公司貴安職院項目部副指揮長楊湯平對記者說。
據了解,貴安職業學院501協調創新中心建筑面積約為19458.67平方米,建筑高度為23.7米,設置為地下1層,地上5層,主要功能有會議室、行政辦公室、多功能廳等。
在房間里,記者明顯感受到室內的溫度低于室外溫度。即使靠近窗邊,直面太陽,也不覺得溫度有升高。另外,大樓內部十分安靜,絲毫感覺不到外面車輛往來聲以及喧鬧聲。
據介紹,在夏天,中心采取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的方式進行制冷,這種制冷方式,較傳統空調模式降能6%,而且沒有傳統空調制冷所帶來的干燥感。冬季,中心采用變頻燃氣集中鍋爐房和風機盤管取暖,這種供暖設備熱效率比傳統的設備提高5%。
同時,中心所使用的窗戶為斷橋鋁合金窗,這種新型隔熱型鋁型材,可以有效降低傳熱系數,減緩室外溫度對室內的影響;中心采用的吸音板和中空玻璃,可以有效降低噪音。
不僅如此,中心的框架結構填充墻使用的材料為加氣塊。這種材料相當環保,在施工過程中,就可以起到美化施工環境的作用,并降低施工現場揚塵污染。而在投入使用后,這種材料還有著隔熱保溫節能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建筑使用的材料都是高強度的鋼筋,這種鋼筋比傳統鋼筋有著更強的韌性以及加固性,因此,每立方米建筑所使用的鋼筋比傳統建筑要少,這也大大減低了建設成本。”楊湯平說。
綠色建材 節能建筑
綠色建筑的理念不僅體現在室內,也廣泛應用在室外。有著“保溫墻”之稱的貴安職業學院502推廣交流中心外墻,就是這類型建筑的典型。
中心外墻使用天然的干掛石材,與內墻有著5厘米間隙,讓外界空氣溫度傳導進大樓的速度減慢,大大減緩外界對室內溫度的影響力。
中心停車場也是綠色建筑的典型。面積約為1萬平方米,據了解,停車場所使用的照明燈采用的是LED節能燈,能耗比傳統電燈大大降低,大幅度降低用電成本。
另外,這里的路燈均采用太陽能,以分區定時感應的方式照明。“綠色建筑主要提倡的就是節能環保,我們要多使用太陽能、風能等資源,減少空調的使用,這樣不僅能將資源全方面利用起來,還能保護環境,節約能源。”楊湯平說。
中心周圍被設計成下凹式綠地和雨水花園,下雨時,可將雨水集中起來,防止積水。同時,這里還鋪設了透水磚、透水砼,對雨水進行導流和收集,讓雨水進入地面生態池,做到集中處理、集中排放,充分利用到位。
相關鏈接
綠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物。綠色建筑技術注重低耗、高效、經濟、環保、集成與優化,是人與自然、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手段。其評價體系由高到低劃分為三星、二星和一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