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住建局通過前期的標識評價評審,正式公布了2018年第四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根據公示內容,新力帝泊灣花園、星河丹堤花園V區等15個項目通過綠色建筑一星設計標識,新“覆綠”建筑面積規模達到205.5萬平方米,這也是惠州獲批開展綠色建筑標識評價工作以來,單批次認證綠色建筑項目面積最多的一次,首度超過200萬平方米。
綠色建筑標準成為建筑行業共識
記者注意到,惠州自2016年9月份獲得省住建廳審批取得綠色建筑一星標識評價(含:國標一星級和省標一星A級、B級綠色建筑)權限,城市綠色建筑工作的發展就快速得到發展。當年第四季度便迅速組建綠色建筑標識評價專家庫,并組織了標識評價工作。
隨后在2017年,市住建局陸續開展了7批次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評價工作,共計80個建筑項目超700多萬平方米建筑項目得到綠色建筑標識認證。“隨著綠色建筑逐步納入建筑項目竣工驗收,為建筑‘覆綠’就慢慢成為了建筑行業的共識。”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隨著城市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的設立,在完善建筑行業竣工驗收查驗機制的同時,針對綠色建筑領域優質項目和研發能力較高企業的嘉獎機制也逐漸完善,有效刺激著惠州綠色建筑水平的擴面和提質。
截至當前,繼3月份推出2018年度的首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后,5月份連續兩批次新獲評綠色建筑項目獲公示,新“覆綠”建筑項目面積分別為95.2萬平方米和113.3萬平方米,單月新增綠色建筑面積首度突破200萬平方米(達到208.5萬平方米)使得該項工作備受各界關注。
當前批次綠色建筑中居住類項目居多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批次(2018年第四批)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的發布再度刷新了市場紀錄。據項目公示信息顯示,共有新力帝泊灣花園、駿威達花園、富茂海濱城熙景灣等15個項目通過國標/省標一星綠色標識評價,總計建筑面積規模達到205.5萬平方米。其中居住類項目占據主導,達到14個、203萬平方米,而公用項目僅有建筑面積為2.5萬平方米的新力帝泊灣花園20棟(辦公樓)、幼兒園一個。
“兩三年以前,在綠色建筑發展初級階段,公用建筑不斷帶動該項工作的開展。但隨著當前各項政策、嘉獎機制的完善,綠色建筑標準已經成了行業的基礎準則。”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越來越多的商住項目有效納入進綠色建筑標準中來,這也將逐步讓市民切實感受到綠色建筑的好處。
“綠色建筑工作的開展確實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需要加強的地方也較為明顯。”市住建局總建筑師游京樊指出,部分項目施工不到位的情況時有出現,這將直接導致綠色建筑的技術措施難以實現。他介紹,綠色建筑的初衷和目的就是為了讓市民生活得更加自然舒適,實現節能節材等目標,如果前期設計的綠色技術指標沒有落實,后續社區運營將無法實現其優越的性能。
游京樊表示,該局在后續工作中將不斷加大對建筑項目施工現場的監管,凡是沒有按照要求做的綠色建筑將一律不得竣工驗收。“只有合格的綠色建筑產品才能夠真正讓市民感受到綠色建筑的好處,真正為惠州建設綠色化現代山水城市提供有效助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