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組建伊始到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建設集團,中國建筑走過了一條創業、立業、興業的發展之路,合同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逾300倍,實現了“每十年多環比增長10倍”的快速發展目標,刻畫出一條不斷跨越的絢麗曲線。近五年,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中國建筑發展勢頭不減,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再造一個中國建筑,世界500強排名上升至24位。
傳承紅色基因:這是一份厚重的歷史擔當
在新中國誕生之初,百廢待興。中國建筑各成員企業遵循黨和國家的統一指揮和調遣,責無旁貸參加了一重、一汽等為代表的156個國家重點項目及大慶油田、燕山石化等一大批國家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并遵照中央“要準備打仗”的戰略部署,輾轉祖國“大三線”建設,完成了一大批重要國防軍工建設項目和國家重點工程,為祖國社會主義事業做出了貢獻,形成了“艱苦奮斗、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為國奉獻”的鐵軍精神,被譽為“南征北戰的鐵軍、重點建設的先鋒”。1983年基建工程兵21、22支隊集體轉業加盟中國建筑,傳承了軍隊能吃苦、樂奉獻、重執行等精神。
早在1960年2月,國務院正式成立中國建筑工程公司,此后長時間承擔對外經援建設任務。改革開放以后,國家著手重新組建中國建筑工程公司,賦予新的歷史使命:開展海外經營,為國家賺取外匯。1979年6月,中國海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冊成立。從此,中國建筑開始了“走出去”的艱辛之路。
在參與921-520航天工程建設中,克服極端惡劣環境,錘煉出了“艱苦創業、科技為先、忘我奉獻、鑄造精品”的“大漠精神”;在奧運工程的保障中,進一步深化了“為國擔當、為國爭光”的時代擔當精神;在G20杭州峰會會場和敦煌文博會主場館建設中,創造的是絕無僅有的奇跡,塑造的是攻堅克難的寶貴品質等等。中國建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每年為120萬農民工提供就業機會,帶領500萬農村人口奔向小康。
中建總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官慶表示:“因為中國建筑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把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優勢,這是中國建筑贏得發展的根本保障。”
積蓄藍色力量:這是一份薄發的創新積淀
在北京某項目頂部,有一個紅色的巨型“金剛罩”,這是中國建筑自主研發的超高層建筑智能化施工裝備集成平臺。通過塔機與模架一體化安裝與爬升,突出解決了塔吊爬升與模架頂升相互影響、爬升占用時間長、爬升措施投入大等制約超高層建筑施工的問題,其實現的創新與突破,領先于世界水平,被人喻為“在工廠里造摩天大樓”。
早在80年代爬模體系的運用,中國建筑在國內高層建筑領域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成為了“深圳速度”的創造者。現如今,智能平臺不斷改良創新,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產品,高效性、適應性、安全性和智能化上實現了飛躍,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建筑在超高層領域不可撼動的地位。“千米級摩天大樓建造技術研究”形成系列原創科技成果,全世界5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筑,50%出自中國建筑之手。
中建總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王祥明認為,“中國建筑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堅持市場化發展。我們需要繼續秉持市場化的改革發展方向,以市場為導向,遵守市場規律,提高對市場規律的駕馭能力。”
中國建筑立志做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代表者和領先者,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服務價值鏈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積極調整戰略布局,強化“大海外”平臺作用,充分發揮30多年積累的國際化資源,初步形成覆蓋亞太、非洲、歐洲、拉美地區重點和熱點國家市場的營銷網絡,以國內外一體化為基礎,積極探索各種經營模式,釋放生產力,增強競爭力。通過投資帶動獲取項目,通過并購補足短板,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
推動綠色發展:這是一份博大的戰略格局
中國建筑將往何處去?這是一個戰略性命題。2007年中國建筑重組改制,以及后來整體上市,打開了資本運營的通道,也為結構調整提供了資金支持。但宏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讓中國建筑這頭“大象”不能自由地“翩翩起舞”,轉型的要求愈加緊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推動綠色發展,這是歷史的選擇,是時代的要求。五年來,中國建筑突出了結構優化的目標,體現了動能轉換的要求,也瞄準了發展的短板。
近年來,中國建筑實現了由生產經營向生產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轉型升級,不僅是建造商,還成為了投資商、運營商;房建業務由“建房”向“建城”的轉型升級,充分發揮中國建筑全產業鏈的優勢,價值鏈向高端延伸;海外業務由國際工程承包向經營跨國公司的轉型升級,“大海外”平臺建設,以及國際化資本運營、屬地化經營管理,中國建筑正在成長為一家享譽全球的國際化公司;經濟結構從“一房獨大”向基礎設施、城鎮化、投資開發協調發展的轉型升級,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大力向基礎設施領域和新型業務領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532”的經營結構目標引領著中國建筑的轉型發展。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國建筑充分發揮自身產業鏈條完善、資源要素齊全、能夠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一攬子服務的比較優勢,在北京、西安、鄭州、天津等地投資建設諸多新型城鎮化項目,充分展示了公司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理念和成就,擴大了行業影響。
創新業務,代表了中國建筑的未來。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建筑工業化三大重點研發方向取得重要成果。敦煌絲路文博會主場館項目,采用 BIM 技術,應用“裝配式建造+EPC”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建數字化平臺,僅用8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常規需要4年才能建成的項目,創造了“敦煌奇跡”,成為中國建筑創新業務的典型案例。水務、環保、電子商務,也為中國建筑綠色發展拓展了“新藍海”。
上一篇:
下一篇: